查看原文
其他

师者丨王从华:潜心教育的点灯人

NO.21 赣南师范大学 2020-09-19


通讯员丨曾滟


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指出: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


在赣南师范大学,也有这样一位老师,他认为“教育的本质是用灵魂唤醒灵魂”。他曾说过,“借用佛教‘传灯’这一术语,可以把教育看做一门点灯的艺术,每一位老师是一个点灯人,每一位学生都是待点燃的明灯,教师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,用智慧把每一盏明灯点亮。”


他就是赣南师范大学第九届师德标兵王从华老师,现为文学院秘书与技能教研室主任,硕士研究生导师,教育硕士(学科语文)学位点负责人。 


 


命运路口,两寻心灯


▲王从华老师近照


1994年王从华大学毕业时,正逢下海大潮。他放弃了由教育局统一分配的中学教师职位,加入了下海大军,到江苏无锡的一家国有企业,主要从事文书和接待工作。当时,企业里的收入虽然比较高,但是大量繁琐的接待工作让他疲惫不堪,所以工作两年后,毅然选择回归学校,做教育。


他说,比起在企业工作,做教育有自己的快乐。和青年同学在一起,就像在象牙塔里,有着自己和学生的天地。


1996年,王从华回到家乡安徽固镇上的刘集中学担任教师,一晃十年。其间,他担任过语文老师和班主任,后来也兼任学校的一些管理工作。在那些年里,他先后获得市县级“教坛新星”“优秀班主任”等荣誉称号。虽然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,但王从华对当时强调以成绩好坏给学生、教师排名的单一评价方式始终感到困惑不已。


因此,王从华从未停止对教育问题的思考。他一直在思索,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语文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教育?


带着这些疑问,王从华再一次作出选择,他决定挑战自己,重新拾起被丢掉十多年的外语,转而考研,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,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。


其实,他作出这样的选择不是不可预料的。王从华在中学执教期间,就自掏腰包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,聆听过朱绍禹、于漪、钱梦龙、魏书生、陈钟梁、余映潮、程翔等专家、语文名师的报告和展示课,对语文教育和教学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

王从华说,“我不安心做一个没有想法的教师。”


 


学系名师,薪火相传


通过决心和努力,2006年,王从华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,拥有跟众多名师接触交流的机会。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,王从华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教育学院学习,期间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在学习期间,靳健教授、石义堂教授、姬秉新教授、王鉴教授、胡德海先生等许多老师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,指引着他的教育之路。


▲王从华与名师合影


引领王从华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是他的硕士生导师靳健教授。“做学问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”,靳健的谆谆教诲给了王从华信心和力量。回忆起他的博士生导师姬秉新先生,王从华满怀深情地说:“先生一直反对死读书的学习方法,反复强调要学以致用,并利用一切机会带着我参加一些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,不断开阔我的学术视野,历练我的科研能力。”


他读博士时,另一位老师胡德海先生也对他影响深远。


2008年9月,王从华与胡德海先生相识。当时,胡德海先生为西北师范大学“西部阳光工程小学女教师培训班”学员上课,王从华是这个班的班主任,同时也是胡先生的助教。


82岁的胡德海先生给学生培训时,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,板书足足写了四黑板。胡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对教育之爱,令王从华和其他的学生难以忘怀。王从华曾向胡先生咨询读博的有关事宜,听到这个,胡德海先生十分开心,还把自己写的《教育学原理》一书赠予了他。2016年,王从华回兰州参加胡先生90岁诞辰和学术研讨会,听到先生还在做十年的研究规划,感动不已。


正是先生们之德山高水长,王从华更觉得要把教育之灯良好地传接下去。


▲王从华在赣师


王从华目前主要致力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现为研究生开设了《语文教学与案例分析研究》课程,为本科学生开设了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》、《语文教学设计》和《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》等4门课程。

 

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、历史等人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,已在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》、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》、《当代教育与文化》、《人民教育》、《历史教学》、《历史教学问题》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,其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,在社会学科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,参编教材6部。主持校级课题 1项,市级课题1项,参与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和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。

 

 


结缘赣师,潜心点灯


2012年王从华博士毕业,在学校文学院院长李萃茂教授的邀请之下,2月底来到了赣南师大。美丽的校园和真诚热情的同事深深吸引了他,“扎根赣师,做一名未来教师的点灯人”成为他无悔的选择。


王从华对教育认真严谨。他信奉:语文教育之理论是灰色的,而语文教育实践之树常青。


进入赣南师大工作之后,他仍坚持学习,先后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“专题教学”研究团队,进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,跟随著名语文教育研究学者王荣生教授学习。因此,王从华的学术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,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
▲王从华听课(右一)


王从华认为,作为老师,应该有着广阔的视野,站在学术的前沿教书育人


在教学中,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,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,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。虽然王从华每年所上的课程大致一样,但仔细对比可以发现,他每年上课的教案都有所不同。


“给我们上课的时候,能深切感受到王老师严密的逻辑,广博的学识。”学生漆梦说。


王从华对学生是严格的。他认为大学应该培养有智慧的人,所谓有智慧,指能够终身学习、独立思考、敢于担当、懂得感恩。他要求学生勇于接受学习的挑战。为此,他帮助学生设立读书目标,比如,让同学们在四年内精读120本书,必读书单100本由他指定,另外20本由学生自己选择。

 

 


悉心奉献,点亮明灯


王从华常说,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”他也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理念。


文学院有一个课外辅导小组“语文教学技能素养提升班”。这个活动延续了三届,从活动规划,到活动开展,再到活动总结,王从华都有亲自指导,有请必到,而这一切都是无偿劳动。


当问到王从华为什么坚持参加这个活动且有请必到时,他介绍他的一位老师说过的话:“虽然我个子不高,但是你踩在我的肩膀上就可以看的更远”。王从华愿意帮助学生学习成长,让他们看得更高,走得更远。2016年的暑期,他还曾给毕业班的学生无偿进行教师招考面试说课讲课的培训。


▲王从华与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合影


在王从华的心中,学生总是放在第一位的。“王老师是文学院一股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。”他的学生姚淑敏说。


王从华负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、语文教师招考、微格教学等多门课程,他一年大概有300-500节课,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,甚至工作到1、2点也是常事。


他直言,“累,但是,没人干就不行,必须要有人上。”


可他也不是铁打的,2016的5月,他曾因心肌梗塞住院了。


据2012级汉本三班学生施旭晖回忆:

当时是毕业季,王从华又是班主任。住院后,医生让他不要随意走动,等待检查结果。所以,全班的集体毕业照和班级毕业酒会他都不太可能参加。为此,他感到十分懊恼和愧疚。总是在我们面前说,“我要趁医生不在的时候,赶回去拍毕业照,参加毕业酒会。”心急的他虽然被劝住了,但在住院的日子里,他仍一直不停的念叨着。


幸好,班级毕业酒会那天结果出来了:没有什么大问题。他很高兴,急忙让我们收拾行李,赶回学校相聚。在毕业酒会致辞时,王老师对同学们深情地说:“一定要尊重和爱护生命,从我做起,合理安排好学习、工作和休息时间,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,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,做一个生命充盈的人,做一个和谐幸福的人”。


赵越胜在《燃灯者》一书中回忆自己的先生周辅成说,“先生就是一盏放在灯台上的灯。他照亮了一家人,这家里有求善问道的莘莘学子,有漫游精神世界的读书人,也有辛劳于野的大众。”

  

王从华说:“我最幸福的事,就是陪伴同学们成长成才。”





精品推荐:

师说丨郑庆杰:我们如何安然、诗意地栖居(上)

师者丨曾荣:永不落幕的舞蹈人生

师者丨孙剑斌:生活中的VIP,学术上的SVIP


GNNU


编辑丨袁小华  图片丨新媒体中心

qq交流群丨139659610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